“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主题网站

示范创建 质量创优

用户登录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快速导航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党建网 > 中心新闻 > 理论学习 > 正文
新加坡:“廉洁”是如何养成的

新加坡:“廉洁”是如何养成的

来源:共产党员网

新加坡政府的廉洁高效为世人所称道。但对新加坡实现廉洁治理原因的分析却莫衷一是,其中“高薪养廉”是较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事实是否果真如此呢?

  实际上,新加坡在1994年对部长和高级公务员实行高薪政策以前,就已经实现了廉洁治理,可以说是先有廉洁政治,再有高薪政策。那么,新加坡又是如何实现廉洁治理的,奥秘何在?笔者认为,其廉洁社会的形成,还特别得益于其执政的人民行动党强烈的廉洁政治意愿和面对的无时不在的现实压力,并能很好地将廉政意愿和现实压力化作对廉洁政治的自觉追求。

  人民行动党成立于1954年。在1957年举行的新加坡市议会选举中,该党将“反对贪污”作为最重要的一条竞选口号写入竞选海报,其竞选道具是一支高举的扫把,意即“扫除贪污”。1959年,在新宪制下举行的第一次自治邦议会大选中,人民行动党在51个议席中赢得43席,时年35岁的李光耀就任新加坡自治邦首任总理。人民行动党之所以能在大选中彻底击败此前执政的人民联盟,重要原因即是人民联盟出现了严重的贪腐,新加坡人民为追求民主和廉洁政府投下了人民行动党一票。

  取得政权后,人民行动党高度重视廉政建设,特别注意过去易被人利用权力中饱私囊的领域,强化了防止、发现或制止贪赃枉法的手段。同时,及时总结和化解反贪腐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分阶段把法律修订得更加严密,很好地兑现了竞选时“扫除贪污”的诺言。在人民行动党执政后的历次选举中,再也没有反对党提出“扫除贪污”的口号。人民行动党在执政过程中,将廉洁所置地位之高,可简要概括为“三个第一”。

  一是将廉洁的政府,作为执政党生存的第一需要。新加坡实行议会内阁制的政治体制。在这种体制下,政党获得执政地位的关键是要赢得国会中的多数议席,而议员的当选又在于能否在五年一次的定期选举中获得多数选民的支持。一旦执政党贪污腐化,将在具有明确时间期限的制度化运作中,遭到选民抛弃而下台。选票的压力迫使人民行动党政府戒慎戒惧,及时清除自身存在的贪腐现象,不能在贪腐问题上给反对党以任何口实。

  二是将廉洁的行政,作为新加坡生存的第一要素。1980年1月,在纪念人民行动党建党25周年的庆祝会上,李光耀指出,“新加坡的生存,全赖部长和高级官员的廉洁和效率。我们必须和其他新兴国家有所不同,不然,我们的处境将比他们更糟,因为我们没有他们所拥有的天然资源。只有维护行政的廉洁,我们的经济才能够起这样的作用——使新加坡人看到勤劳工作和报酬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人们——外国人和新加坡人——才会在新加坡投资;而且,也只有这样,新加坡人才会通过更好的教育和进一步的训练,去改善自己和子女的生活,而不希望通过‘有权有势’的亲戚朋友和贿赂有适当地位的‘熟人’去求取横财。”

  三是将廉洁的作风,作为选拔政治精英的第一要求。在李光耀领导的政府,不仅把是否具有廉洁的作风作为选拔政治精英的首要条件,而且有严格的品德考核机制和行为跟踪制度,对品德不良的人绝不手软、放任自流,一旦发现官员的任何贪污腐败行为,便立即严加惩治,无论是谁,毫不留情。

  像对原国家发展部长郑章远案的处理、对李光耀父子购买房产享受折扣优惠的调查等,都很好地诠释了人民行动党政府反对腐败的坚定决心和严格坚持制度的政治品格。特别是议员坚持走访和接访制度,更是令人感叹。这个制度从1959年人民行动党执政开始,至今已坚持了50多年。根据规定,每个国会议员当选后,必须在两年内挨家挨户地遍访自己选区的居民,并且每周一次接见选民。一位人民行动党议员曾说,多年来,他只遇到过一次接见民众的活动没能正常进行,原因是当晚北京奥运会开幕,新加坡民众都在家中看电视,没人上门来要求议员接见。尽管如此,议员本人仍然坚守岗位。


发布日期:2016-05-16